现代人普遍关注眼健康问题,与眼健康相关的产品也层出不穷,然而,市场上的眼健康产品大多缺乏创新,叶黄素和玉米黄质都是维持眼健康的物质,了解清楚玉米黄质和叶黄素有什么功效及其是如何在维护视觉健康中发挥作用,十分重要。
中国营养学会在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明确了叶黄素对成人健康的重要性,并为其设定了每日建议摄入量10mg和最高耐受摄入量40mg。除叶黄素之外,也推荐同补玉米黄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成分配比为5:1的比例。这一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实用的帮助,有助于他们更合理地摄取叶黄素与玉米黄质。
而且,据《2023年全国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中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与资料整理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是人类眼睛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 它们对眼部疾病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还通过抗氧化活性,协同作战,为眼睛提供全面保护。研究表明,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FRAP法和ORAC法等多种方法,展现出强大的体外协同抗氧化活性。同时,它们还能促进脑血流量,也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主要作用在于防御蓝光损伤。蓝光是波长处于在400-480nm之间的高能量光线,既源于自然阳光,也来自手机、电脑等人工光源。它能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导致视网膜上皮色素细胞(RPE)死亡,进而使光敏感区失去养分、光敏细胞死亡,引发黄斑区病变,造成眼底病变、视力下降甚至暂时性失明。特别注意的是,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在视网膜中心部及黄斑区沉积,如“墨镜”般守护感光细胞。它们通过抗氧化及过滤高能蓝光,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和蓝光伤害。维持黄斑功能需持续摄入足量叶黄素,缺乏将导致感光细胞受损、营养吸收受阻及废物排泄困难,严重时影响视力,甚至引发AMD等眼病。因此,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维护视觉功能、预防眼病至关重要。婴幼儿和儿童晶状体更透明,更易受蓝光伤害,故叶黄素的保护作用对他们尤为重要。
黄斑区是视网膜的核心区域,汇聚了无数感光细胞,负责我们的中央视觉功能,包括形状辨识、色彩区分以及大小判断等。在眼睛的黄斑区域,叶黄素发挥着守护者的角色,它能够有效阻挡蓝光伤害。因此,保持眼部叶黄素的充足,是防御有害蓝光的关键策略。同时,玉米黄质与叶黄素协同作战,前者吸收长波蓝光,后者则针对短波蓝光,通过它们的协同合作,对蓝光损伤提供自然抵御的作用。
据研究报告显示,摄入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膳食补充剂后,血液中相应成分浓度上升,同时视网膜黄斑区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浓度也增加,即黄斑色素密度(MPOD)提升。因此,通过膳食补充是满足人体对叶黄素和玉米黄质需求的有效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白内障、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亦称老年黄斑变性)列为三大慢性致盲性眼病。这些眼病与年龄增长紧密相关,并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尽管白内障和青光眼在公众中享有较高的认知度,但AMD——这一在西方被公认为首要致盲原因的眼病,在中国公众的认知却十分有限。
多项研究均表明,人体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营养状态与年龄相关性眼病(如AMD)的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凸显了这两种物质在保护视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增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AMD等眼病的发展风险。
该研究为横跨全美、涉及80多个地点的随机试验,受试者总数超过4000名,年龄跨度为50至85岁,且多数受试者患有中度AMD。AREDS2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专门针对AMD人群评估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效性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每日补充10mg叶黄素和2mg玉米黄质对于进一步降低AMD和白内障风险的影响。
研究发现,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显著降低晚期AMD的风险。在AREDS2配方中,去除β-胡萝卜素后,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仍能有效降低晚期AMD风险。同时,该研究还发现,补充这两种物质还能显著降低白内障的发展风险。该成果已于2013年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发表。
在北京大学林晓明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邱庆华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健康成人、AMD患者及视力易疲劳者进行了补充叶黄素的研究。结果显示,适量叶黄素的日常补充有助于提升健康人群的视力、减轻视觉疲劳,并降低AMD的发展风险。这些发现与国际研究结果相一致。